
深圳的一位小哥最近火了。两年来,他带着一把卷尺穿梭在深圳的大街小巷,专门给公共设施“找问题”,被人们称为“卷尺哥”。出乎大家意料的是,这位“卷尺哥”所到之处、所指之弊,件件有落实,每个问题几乎都被有关部门“秒整改”。“卷尺哥”的“挑刺”和市政部门的“秒改”,这种良性的互动,吸引了众多网友点赞。
“卷尺哥”在前面“找茬”
职能部门在后面修补
在“卷尺哥”发布的视频画面里,他出现在深圳各个角落,专盯公共设施的“小毛病”,路面不平、设施损坏,统统逃不过他的眼睛。不过,让网友们惊讶的是,“找茬”视频往往发布后不久,大家就能在他的视频里看到政府部门的响应速度。
这种良好的互动很快吸引了更多网友关注,“卷尺哥”也因此走红网络,被网友们笑称为深圳“卷尺侠”“深圳多管局局长”。据不完全统计,“卷尺哥”反馈的市政问题,平均在3天内就能得到有效处理,有的甚至当天就能解决。
视频创作者龚灿宁介绍称:“我反映的问题,可以说是全部都得到解决的。感觉能够用这样的方式去推动社会小小的发展,挺有成就感的。”
“今天发布明天解决”的速度
如何实现?
发视频的网友说过这么一句话,“不知道是不是哪位领导老是派人盯着我账号”,是不是这么回事?视频账号上的内容是如何被发现的?
深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局长周剑明回应说:“其实我们没有‘盯着账号的领导’,但是深圳有一套盯着民生事项的平台和机制。去年我们探索‘未诉先办’,主动从互联网切入,40多个主流平台,我们主动发掘线索,形成内容核实、主动立案、跟踪督办的一套闭环机制。”
周剑明介绍,从去年到现在,主动发现线索17万条,内容核实完,目前已经建立5000多条工单跟踪闭环,绝大多数事项已经得到了很好解决。从原来的“被动响应”向“被动+主动”迈进坚实的一步。
网友发布的问题,最快可能“今天发布明天解决”,这个速度是哪来的?
周剑明表示,深圳市有一套常态化的、高效运转的平台和闭环机制,各单位通力合作、快速响应。
一方面对发现的问题,有加急响应,特别是涉及民生基本生活类的、交通出行安全类的,可以打上“加急”的标签,根据紧急程度,确保优先事项能进入绿色通道。另一方面,快速处置的部门也要第一时间响应。周剑明说,不仅仅是针对“卷尺哥”这个特例,实际上这是工作的常态。
“爱管闲事”的“卷尺哥”为城市治理提供具体线索,城市有关部门及时跟进整改,这样的高效衔接,不仅及时化解城市潜在的安全隐患,更让“管闲事”的勇气有了被肯定的底气。正是在相关部门对来自市民的热心和善意的有力回应中,个体的责任心与城市的治理行动形成了良性互动。当反映问题的渠道更便捷,当越来越多的人愿意“多管闲事”,当问题能被快速有效地解决,我们的城市就会更有温度。
来源:总台央视新闻、央广网
往期推荐
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大湾区之声
